爭“時潮 ”,共青春

2024-03-24 21:40 發(fā)布

烏海市第四中學 / 齊沐歌(指導老師:裴東霞)

我為廣播站推薦了一首新歌,名叫《有我》。它是慶祝中國共青團成立一百周年宣傳片《共青春》的主題曲,曲風輕快悠揚,搭配上歌手周深清澈而空靈的嗓音,我時常沉醉其中。 廣播站的老師們都很欣賞這首新潮但又不失正能量的歌,同意我的請求,將歌曲添加進了廣播里,不過要記得周一不能播。 "為什么?"我問。 "周一校長在,可不能讓他聽到啊!他只覺得《青年圓舞曲》比較好,所以只能放《青年圓舞曲》。" 我若有所思,可《青年圓舞曲》不論是風格還是調(diào)式,都十分陳舊,我欣賞不來不說,還有很多同學也不喜歡??! 轉(zhuǎn)眼時間來到周四,那是可以播放我喜歡的音樂的一天,我早早就來到了廣播站,熟練地操作著機器。 “世界問,你是誰?來自哪?請回答……”我打開窗戶,熟悉的吟唱傳遍了整個校園,優(yōu)美的旋律點燃了課間,遠處的教學樓倏地沸騰,一個接一個地,同學們排成了整齊的隊列隊行,向操場我正感嘆眼前的景象充滿了青春活力,這就是有夢則剛的青年們該有的樣子??墒呛鋈?,一個聲音猛地敲碎了我的想象:“快換音樂!校長說了這歌不許放!”是值班的體育老師。我茫然地跑到機器前切換音樂,小聲囁嚅:“為什么?這首歌題材很不錯的……” “校長覺得沒有朝氣沒有活力,像什么樣子!” “可……可是……”我百般辯解道。 “別問了,校長聽不懂這樣的‘時潮’!”老師嘆了口氣,“下次別放了?。 ? 字字句句敲擊我的耳膜,雖有一腔不滿,但我知道,憑我一己之力,無法與校長之審美抗衡。 回家后,我氣惱得打開微信,設了個狀態(tài),還發(fā)了條滿是暗諷的朋友圈——哪里沒有朝氣?哪里沒有活里?明明這弘揚主旋律的時代新曲,硬是讓這個“老頭”說成是上不了臺面的“時潮”!我明白我們之間隔了不知多少個代溝,但這也差得太遠太遠了吧?我本想刷一會兒視頻消消氣,不料,打開的第一條便是熟悉的旋律——《青年圓舞曲》!我正要把手機摔出去,厭煩地想,這手機怎么今天也和我作對!視頻里的一句話卻立刻吸引了我的注意力。 “《青年圓舞曲》是我國著名作曲家杜鳴心的代表作,發(fā)行于1976年,在2022年這個共青團成立一百周年的特殊年份,國家大劇院傾情演奏了這首屬于六、七零后共同的青春……”聽完視頻里的介紹,我呆住了。《有我》發(fā)行于2022年,它與《青年圓舞曲》竟有四十六年的時間之隔,我還真沒發(fā)現(xiàn)。 也就在那一瞬間,聽到“共同的青春”五個字時,我仿佛聽到,兩首歌跨越時空,匯聚,交織,編連,共同謳歌了不同年代,不同空間的青春。它們一邊代表“老頭”一輩,一邊代表我輩,兩相結(jié)合,盡管,有時候它們的審美層次并不屬于同一維度。 后來聽別人說,一個人的審美,會停留在他最美、最有朝氣的年華,并且很難再改變。而《青年圓舞曲》也正是“老頭”一輩青春審美的最真實寫照,它以簡約而嘹亮的單聲部無填詞旋律,在每天的清晨,一次又一次喚醒校園,號召青年們集結(jié)在一起,處處展現(xiàn)了青年昂揚向上的天性?,F(xiàn)在,一曲《有我》接替了《青年圓舞曲》在校園里的職責,這也彰示著新時代的青年們也要拿好青春的接力棒,愿與前輩爭“時潮”,也與當下共青春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