卜算子
翟銀錄
2022-03-29 18:18 發(fā)布
“明月幾時有?把酒問青天。不知天上宮闕,今夕是……”一曲舒緩悠揚韻味十足的《水調(diào)歌頭?明月幾時有》回響在我們耳畔,不由徜徉在優(yōu)美的旋律中,似有一輪明月相伴,讓我們身不由己走進蘇軾千百年前預設的情境中,來一次淺薄的品讀。 明月當空,皎皎無瑕,清輝一瀉千里,照亮多少家庭團圓的美夢?但蘇軾卻與自己的胞弟蘇轍七年未曾謀面,只因政治失意,輾轉(zhuǎn)各地,現(xiàn)被貶密州,無緣與家人團聚,只能在千里之外獨自面對明月,不由心潮澎湃,把酒問月,其中的蒼涼只有蘇軾知曉,但他卻大筆揮毫,陡然間就留下了這樣一篇千古絕唱,才有我們現(xiàn)在千百遍的誦讀!我們可以試想,詩人抬頭遙望中秋圓月,猶如插上自由飛翔的翅膀,翱翔在金碧輝煌的“瓊樓玉宇”,但終究擔憂廣寒宮的清冷凄苦,還是做世間的蘇子吧!在“起舞弄清影,何似在人間”的詠嘆中,我們能感到他對生活熾熱的愛。他的豁達與樂觀在“人有悲歡離合,月有陰晴圓缺,此事古難全。”中得到最淋漓盡致的彰顯,人很難得在仕途坎坷,親人離散中有這份胸襟,蘇軾是人中驕子呀!,在失意中感悟人生哲理,在沉浮中讓所有失意和幸福的人都能沐浴在“但愿人長久,千里共嬋娟”的美好祝福中,真的佩服他的胸懷,更為其猶如皎潔明月的人格所嘆服! 明月照亮了多少游子回家的遙遙征程,也照亮了蘇軾在寂寥中那份賞月的情致。 一篇《記承天寺夜游》把我們從美好的祝愿中帶出來,又走進澄澈的月光中。一貶再貶的蘇軾又一次望到了明月,可這已是物是地非,因“烏臺詩案”流落在黃州已經(jīng)四載。悠悠歲月,帶走了多少美好的年華,變幻中無法改變的還是那輪明月,明月依舊,情懷超然。明月并不因人們的失意而躲避他,皎潔的月光透過窗戶照進家中,蘇軾頓起賞月的雅興。想到和自己“同是天涯淪落人”的張懷明,居然張懷明也未就寢,“心有靈犀一點通”!遠在天涯,有知音相伴,賞月的欣喜,散步的悠閑就別有一番情趣了。在“庭下如積水空明,水中藻荇交橫,蓋竹柏影也”的寫景中,我們看到的是月光澄碧,竹影斑駁,空靈潔凈般的人間仙境,有兩位知己雖慘遭貶謫,卻飄飄欲仙,在明月中沉淀的是被貶的抑郁,升華的是內(nèi)心的豁達。多少俗子在宦海中遨游,早將清純的本色消失殆凈,他們何以領略著這空靈清虛的人間意境?蘇軾在“何夜無月?何處無竹柏?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!”詠嘆中,讓我們感到的是“閑人”的分量!有無緣理想的喟嘆,有瀟灑飄逸的解脫,有閑適超然的豁達,有進退自如的平和。再一次借月亮的清輝折射出蘇軾坦蕩磊落的人格魅力! 紅塵俗世給蘇軾關(guān)閉了太多扇窗之后,獨有一扇窗為他敞開——明月! 蘇軾與明月有緣,今生今世相伴! 蘇軾與明月有約,來世再續(xù)前緣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