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讀與背誦
開魯縣關工委 梁立偉
牛吃了多少草才能擠出一滴鮮奶?蜜蜂采集了多少花粉才能釀出一滴密?散落在海底的珍珠,采珠人經(jīng)過打撈、鉆孔、挑選等多少艱辛,再用漂亮的絲線把它們串聯(lián)起來,這才變成珍貴的珍珠項鏈。一個人奮斗了一生,可能就留下那么一兩句有用的話。流傳于社會民間和報刊資料中的這些有用的知識,如果我們就像做珍珠項鏈一樣,經(jīng)過打撈分類鉆孔挑選,再用一根智慧的絲線把它們串聯(lián)起來,它們就有可能變成無價之寶。
蘇步青主張,讀書要多讀、精讀,他說:“我過去念過一本書或讀過一篇論文,從來沒有念過一遍就讓它過去的。要么不念,要么就念個透……每次念的時候總覺得比前一次有新的體會?!彼允觯骸白x書,第一遍可先讀個大概;第二遍、第三遍逐步加深體會。我讀《紅樓夢》、《西游記》、《三國演義》都是這樣的。我最喜歡《聊齋》,不知讀了多少遍。起初,有些地方不懂,又無處查,我就讀下去再說;以后再就逐步加深理解了。
當代著名文學大師秦牧讀書,講究 “鯨吞”和“牛嚼”。他說一個學者做學問,大到天文地理,小到穿衣吃飯,什么學問都得涉及,這就要求我們什么學問都應了解,首先要像鯨魚一樣,把所需要的東西先吞下去,這就是“鯨吞”,也就是我們常說的‘泛讀’?!芭=馈本褪抢吓M砩稀雌c’嚼細嚼爛白天咽下去的草料。這就是我們常說的‘精讀’。秦牧說,有些書需要精讀,這樣就能深入到精髓,深入淺出的把知識點完全吃透。像經(jīng)典詩詞等著作,就需要“牛嚼”式的讀書,反復閱讀,反復思考,融會貫通,水到渠成。毛主席的一生酷愛讀書,他的藏書就有9萬多冊;作為一個國家的領袖,可以說他是日理萬機,即使是這樣,毛主席還是安排出時間來讀書,毛主席讀書有一個習慣,就是書讀完了一遍之后,就在書的扉頁上畫上一個圈,毛主席讀過的書,有的竟畫出了24個圈。
一些有用的知識,“鯨吞”之后,“牛嚼”還不行,我們的先人,還要求要把這些有用的知識背誦下來。過去的私塾,在教孩子學書認字的同時,要求孩子背誦《三字經(jīng)》、《百家姓》、《千字文》、《千家詩》等。魯迅在散文《五猖會》中回憶道,多年不遇的盛會,7歲的魯迅必須背誦《鑒略》“三十行”,否則不準看會。胡適從8歲上學后,母親要求他每天早晨第一個到先生家取鑰匙,打開教室門,胡適回憶說“10天之中有八九回,背完生書”,才可以回家吃飯。曾國藩9歲便讀完了《五經(jīng)》,10歲以后除溫習《四書》、《五經(jīng)》外,還讀《史記》、《文選》等其他書籍。據(jù)說少年曾國藩是一個資質(zhì)平平的孩子,其父曾麟書自知自己沒什么秘訣可以傳授給兒子,他就想出了一個辦法,那就是不厭其煩地礪其志,耐心指導,每天從早到晚,不停地督促兒子。不論是睡在床上,還是走在路上,曾麟書都要考一考兒子的功課,一定要曾國藩把書背的滾瓜爛熟他才滿意。說有一天晚上,少年曾國藩正在家朗讀一篇課文,但他始終無法把這篇課文完整的背誦下來。這時一個飛賊光臨了他家,潛伏在他家的屋檐下,本想等讀書的曾國藩睡覺以后再下來撈一把,可是苦等了半天,曾國藩還是翻來覆去的背頌這篇課文,但怎么也背不下來。梁上的賊人實在忍不住了,就從梁上跳了下來,生氣地說,“就這種水平,讀書還有什么用?”說完把曾國藩苦背不下來的課文大聲的背誦了一遍,之后揚長而去。這個故事的細節(jié)可能有些夸張,但他卻說明那些平凡的人,縱然沒有天縱之才,經(jīng)過立志勤學,也能成才。我們說天才,這除了說天資聰慧之外,還有一個含義,就是有意識的珍惜自己的天分,注意把自己有限的精力集中在某一個點上。一個人的成功,最后不完全決定于體力,主要取決于毅力,取決于堅持不懈。
季羨林是一位教育家,他在95歲高齡時,還在著書立說。他在總結(jié)自己一生的經(jīng)驗時,要求他的學生,對老祖宗留下來的文學作品,必須有深刻的理解,他說最好能背誦幾百首舊詩詞和幾十篇古文,讓它們隨時含蘊于心中,低吟于口頭。這對于文學創(chuàng)作和人文素質(zhì)的提高都大有好處,不管現(xiàn)在或?qū)斫虝?、研究、?jīng)商、從政,或者是專業(yè)作家,都是如此。
這里是評論的內(nèi)容這里是評論的內(nèi)容這里是評論的內(nèi)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