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考作文聚焦新時代青年作為 考查學生思辨能力

2021-06-16 00:00 發(fā)布

暫無內(nèi)容  年級 / 996 0 0

2021年高考文考試7日上午結(jié)束,高考作文備受關(guān)注。今年高考語文共8套試卷,分別為全國甲卷、全國乙卷、全國新高考Ⅰ卷、全國新高考Ⅱ卷,以及北京、天津、上海、浙江等4套自主命制試卷。對應(yīng)的8套作文題多為材料作文。

“評價材料作文的命題質(zhì)量,關(guān)鍵看是否給考生更大的思辨和表達空間?!?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說,好的材料作文,不是考查學生的科學知識、歷史知識,以及對時政的了解——這些會在其他高考科目中考查,而是考查對某個觀點的闡述、表達能力。

今年作文題聚焦新時代青年如何有所作為,更加關(guān)注學生對人生價值的思考,考查學生思辨能力。

  全國甲卷以“可為與有為”為作文主題,并在材料中以“中國共產(chǎn)黨走過百年歷程”為開頭,列舉紅色文藝作品、革命烈士、時代榜樣等,點明“我們處在一個大有可為的時代”。

面對“可為”的時代背景,當代青年如何“有為”?多地考題給出提示,需以史為師。

全國乙卷要求結(jié)合漢代揚雄“修身以為弓,矯思以為矢,立義以為的,奠而后發(fā),發(fā)必中矣”這句話,談當代青年追求理想的方法與目標。

天津卷則將紀念日比作“道路兩側(cè)最醒目的路標”,“它告訴我們怎樣從昨天走到了今天”。

  全國新高考Ⅰ卷亦要求根據(jù)重要歷史論述談啟示,材料中引用了1917年發(fā)表于《新青年》的文章《體育之研究》中的一段論述,“生而強者不必自喜也,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。吾生而弱乎,或者天之誘我以至于強,未可知也”,透露出文章作者、青年時代的毛澤東對“強弱”的一番思考,引人深思。

  上海卷和浙江卷的作文題反映了這一考查要點。上海卷作文關(guān)于“經(jīng)過時間的沉淀,事物的價值才能被人們認識”的討論,浙江卷作文關(guān)于“得與失”是終點還是起點、過程的思辨,都體現(xiàn)了學生對人生起伏與人生價值的看法。

  有語文老師表示,思考“得失”,考查了學生的思辨能力以及精神上的成長,此外,要想言之有物,還需有時代關(guān)照。要寫好“得失”這篇作文,對學生的思想深刻性、層次性以及平日積累都提出了更高要求。

  熊丙奇表示,今年全國乙卷,新高考I卷、新高考Ⅱ卷,以及浙江、天津、上海卷,都是不錯的材料作文,給學生思辨和表達的空間。這些材料有一個共同點,就是對人生價值、事物發(fā)展的哲學思考,對于考生來說,難度都差不多。

  熊丙奇指出,經(jīng)過多年的材料作文探索后,材料作文在命題上已經(jīng)逐年成熟,包括探索“材料+命題作文”的方式。從今年的作文題也可以看到,高考命題更為開放與靈活,重視學生的學科素養(yǎng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