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思就像是古典詩詞中綿綿不絕的溪流,從悠悠遠古,流淌至今。如先秦時期《詩經(jīng)·鄭風》:“一日不見,如三月兮”,就表達了對意中人強烈的相思之情。再如唐代詩人李商隱《無題》:“直道相思了無益,未妨惆悵是清狂”,簡直把相思者的愛而不得詮釋得淋漓盡致。諸如此類的詩詞,不勝枚舉。不過要說最為膾炙人口的,還是唐代詩人王維的那首《相思》。
作為我國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人物,王維的寫景功力毋庸置疑。但其實王維在抒情方面也有著很高的造詣,像家喻戶曉的“每逢佳節(jié)倍思親”,就出自王維的《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》?!断嗨肌繁闶峭蹙S為數(shù)不多抒情詩的一首典范,在當時就廣為流傳,并成為梨園弟子愛唱的歌詞之一。據(jù)《云溪友議》載,宮廷樂師李龜年流落江南時,就多次因唱這首詩而潸然淚下。
而隨著《唐詩三百首》的流傳至今,《相思》可謂人盡皆知。那么王維這首詩究竟如何抒發(fā)相思之情的呢?在具體看這首詩之前,我們先來簡單了解一下它是寫給誰的。盡管相思多用于男女情愛,但不得不說《相思》是一首眷懷友人之作,這點從它的詩題另作《江上贈李龜年》就可以得知。不過把《相思》當作愛情詩來看也未嘗不可,甚至情思更為婉曲,優(yōu)美動人。
《相思》
紅豆生南國,春來發(fā)幾枝。
愿君多采擷,此物最相思。
詩的前兩句“紅豆生南國,春來發(fā)幾枝”,即紅豆生長在南國的土地上,每逢春天不知要長多少新枝?“紅豆”,又名相思子,是一種生在江南的植物,結(jié)出的籽像豌豆而稍扁,呈鮮紅色。唐詩中常用它來關合相思之情,如溫庭筠的“玲瓏骰子安紅豆,入骨相思知不知?”。而在這首詩中,王維的好友所在之地正是紅豆的產(chǎn)地江南,所以“紅豆生南國”具有一舉多得的藝術效果。
至于“春來發(fā)幾枝”的輕聲一問,其實是意味深長的。它的本質(zhì)是選擇富于情味的事物來寄托相思之情。除此之外,它似乎又將抽象的相思之情,表達的形象具體了起來,彷佛紅豆的數(shù)量就代表了相思之情的輕重。所以便自然而然地有了后兩句“愿君多采擷,此物最相思”。即我希望你能盡情地去采集紅豆,因為它最能寄托相思之情。
我們說以采擷植物寄托情思,是古典詩詞中的常見手法,如《古詩十九首》:“涉江采芙蓉,蘭澤多芳草”。因此這里的言外之意便是說,如果你看見紅豆,就一定要想起我,因為那顆顆紅豆,都是我對你的相思之情。由此可見,王維為了暗示遠方的友人珍重友誼可謂煞費苦心。但細細體會后,又會覺得王維用這種方式表露相思之情,更為婉曲,優(yōu)美動人。
而如果我們把《相思》當作一首愛情詩來看的話,那么它可謂浪漫至極、深情至極。無論是紅豆相思子的別稱,還是它的生長地“南國”,本身就具有一種浪漫的色彩。當春天來臨,紅豆生長,愛情也隨之萌發(fā)?!霸妇嗖蓴X”,也就成了希望對方能夠在愛情中更投入一些。“此物最相思”,便是為了表達對愛情的珍重和愛惜。
但不管怎樣,都離不開王維在抒情上高超的藝術造詣。雖然語言樸素無華,但所表達出的思想感情卻自然入妙,深情至極。我們說王維的好詩不在少數(shù),但這一首相思,無疑能夠觸動無數(shù)相思者的心弦,堪稱千古名作。
這里是評論的內(nèi)容這里是評論的內(nèi)容這里是評論的內(nèi)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