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點面結合”寫不好“點”,怎么辦?

2019-12-30 00:00 發(fā)布

暫無內(nèi)容  年級 / 4431 0 0

      張老師問:六年級第二單元是“點面結合”的作文,學生總是不能緊扣“點”來寫,評講修改后還是沒到位。您有沒有好的建議?

      答:

     “點面結合”可以拆解為三個關鍵詞:(1)“點”;(2)“面”;(3)“結合”。

六年級的“點面結合”的落腳點應該在“結合”,即兩者是如何結合的。蘇教版第十冊的《大江保衛(wèi)戰(zhàn)》,里面的“結合”很有代表性。


第二節(jié)寫“面”:

官兵們肩扛沉重的沙包,在泥水中來回穿梭。有的為了行走快捷,索性赤腳奔跑起來。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腳趾,他們?nèi)徊活櫍闹兄挥幸粋€念頭:“大堤,保住大堤!”狂風卷著巨浪,猛烈地撕扯著堤岸。戰(zhàn)士們高聲喊道:“狂風為我們吶喊!暴雨為我們助威!巨浪為我們加油!”一個個奮然跳入水中,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筑起一道人墻

第五節(jié)寫“點”:

解放軍某部四連連長黃曉文正扛著麻包在稀泥中奔跑,忽然覺得腳底一陣疼痛,抬腳一看,原來是一根鐵釘扎了進去。團長見狀,馬上派人去找隨隊軍醫(yī)。黃曉文大聲說:“來不及了!”說著,一咬牙,猛地把鐵釘一拔,一股鮮血涌了出來。黃曉文隨即從身上扯下一綹布條,三下兩下把腳捆了個結實,二話沒說,轉身扛起地上的麻包,又爬上了大堤 …… 

“點”和“面”是怎么“結合”起來的呢?

第三節(jié)的“面”,寫“索性赤腳奔跑起來。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腳趾”,第五節(jié)的“點”寫黃曉文“忽然覺得腳底一陣疼痛,抬腳一看,原來是一根鐵釘扎了進去”,兩者既有相同的地方,又有不同;正因為有了前面的“赤腳”“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腳趾”,后面“一根鐵釘扎了進去”的出現(xiàn),才會那么自然。

不是寫了一個“點”、再寫一個“面”,那就是“點面結合”,就像不是有了一個男人、再來一個女人,那就是一對兒。內(nèi)在要有感情的線。

“結合”之前,要有“點”的訓練和“面”的訓練。

“面”的訓練,沒什么問題?!独茄郎轿鍓咽俊防锏摹?/span>他們利用險要的地形,把沖上來的敵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”,概括一下,“面”過去了?!都t樓夢》里劉姥姥進大觀園,惹得眾人大笑,眾人先還發(fā)怔,后來一想,上上下下都一齊哈哈大笑起來”,也“面”過去了。

難的是“點”。

《狼牙山五壯士》里的五壯士都在打敵人,可是各有各的打法:

班長馬寶玉沉著地指揮戰(zhàn)斗,讓敵人走近了,才下命令狠狠地打。副班長葛振林打一槍就大吼一聲,好像細小的槍口噴不完他的滿腔怒火。戰(zhàn)士宋學義扔手榴彈總要把胳膊掄一個圈,好使出渾身的力氣。胡德林和胡福才這兩個小戰(zhàn)士把臉繃得緊緊的,全神貫注地瞄準敵人射擊。

《紅樓夢》里的劉姥姥進大觀園后,惹得眾人大笑,眾人各有各的笑態(tài):

眾人先還發(fā)怔,后來一想,上上下下都一齊哈哈大笑起來,湘云撐不住,一口茶都噴出來。黛玉笑岔了氣,伏著桌子只叫“噯喲!”寶玉滾到賈母懷里,賈母笑得摟住叫“心肝”。王夫人笑得用手指著鳳姐兒,卻說不出話來。薛姨媽也撐不住,口里的茶噴了探春一裙子,探春的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。惜春離了坐位,拉著她的奶母叫“揉揉腸子”。

“點”的訓練:

1)選人。拔河比賽,不可能把所有的人都寫一遍,用老師的術語來說叫“典型”。以拔河來講,第一個、最后一個、表情最不一樣的,最胖的、最瘦的、表現(xiàn)最佳的。

2)不重復。以上幾個的用詞造句不能重復。像《紅樓夢》里“笑”,都不一樣。

3)順序,幾個人哪個先寫,哪個后寫。《狼牙山五壯士》從班長寫起,再寫副班長,再寫戰(zhàn)士。三個戰(zhàn)士呢,先寫正在打擊敵人的,再寫瞄準敵人的。

“點”還有一種寫法,就寫“一個”。一群小狗里,著力寫一條小狗;一群呼喊聲里,著力寫一個人的呼喊。這更難。說“難”也不對,“難”是老師總希望學生練習一兩次就能有突飛猛進。

10公里的路,要一口氣跑完當然難。這次跑500米,下次跑800米,下下次跑600米,分散了跑,沒有一個人會覺得難?!包c”的訓練要分散了跑,老師要有耐心,學生才會有耐力。

張老師說“學生總不能緊扣‘點’來寫”,這也許真的冤枉了學生。

學生也想扣住“點”來寫,可他沒有這個能力。戰(zhàn)火紛飛的年代,父母也想讓孩子吃飽穿暖,實在沒這個實力啊。一群人都在笑,五六種不同的笑法,學生做不到,只好東拉西扯寫別的。我們老師也可以試試,寫一群人哭,五六種不同的哭法,你也會有很大的苦惱。

以上講的“點”的寫法,屬于“知識”,這些知識可以隨課文教給學生,然而你千萬別以為講過幾次了,到作文學生都會了。絕無可能。作文知識要轉化為作文能力,非要反復訓練不可。沒有一種能力不是反復訓練出來。不管怎樣的高手來教,都離不開學生的反復訓練。

張老師所說的問題,從我們老師自身來反思的話,之前我們有沒有進行充分的“點”的訓練,以前沒有好好練過,現(xiàn)在就要“點”“面”“結合”,那不只是跟學生過不去,也是跟我們自己過不去——看著學生不像樣的“點面結合”,氣得胃疼。

假如張老師說,管老師,以前我真的沒有好好進行“點”的訓練,那怎么辦?

那就補上這一課。

這一次學生沒有掌握好“點”,下次作文還寫“點”,連著訓練好幾次,訓練到大部分學生都能掌握為止。這一次就咬緊了“點面結合”,哪怕一個學期只把這個一項內(nèi)容練扎實了,那也是實實在在的收獲。前往不要——

這一次的“點面結合”,只是蜻蜓點水一下,過了;下一次又要用情節(jié)、環(huán)境、人物來編寫童話,結果又只能蜻蜓點水一下,過了。一個學期的作文都是蜻蜓點水一下,過了。人的一輩子也就這么蜻蜓點水一下,過了。不只是學生蜻蜓點水一下,過了;我們老師這一輩子也就這么蜻蜓點水一下,過了。

這不只是我對張老師的擔心,也是對無數(shù)個張老師的擔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