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學(xué)交流
寫好這篇作文,前期要做一個大調(diào)查,要有刨根問底的精神。先大體了解當(dāng)?shù)氐拿耧L(fēng)民俗,在了解的過程中抓住自己一個好奇點開始深入挖掘。就拿馬頭琴舉例。
找了那么多關(guān)于馬頭琴的資料,是不是要把每一點都羅列出來呢?
不是的。我們要將查到的資料內(nèi)化成自己的知識,然后用自己的語言寫出來。
想一想,我們平時遇到不知道的事問大人,大人怎么回答解釋最讓我們喜歡聽?那就是講故事和打比方。我們也要在故事和比喻中,將馬頭琴介紹給大家。
若是這樣介紹馬頭琴的外形:“馬頭琴由共鳴箱、琴頭、琴桿、弦軸、琴馬、琴弦和琴弓等部分組成。共鳴箱呈正梯形,也有極個別的做成六方形或八方形。琴箱框板多使用色木、榆木、花梨木、紅木或桑木等硬雜木制成,琴箱正背兩面蒙以馬皮、牛皮或羊皮,皮面上彩繪民族圖案為飾,也有正面蒙皮、背面蒙以薄木板的。”那這篇作文就有點像在寫說明書了。
如果這樣介紹馬頭琴的起源:“成吉思汗至忽必烈時期,蒙古民族樂器尚以彈撥樂器為主。元代的蒙古軍人和牧民,善彈火必思,喜跳集體踏歌。當(dāng)草原游牧音樂迅猛發(fā)展之后馬頭琴這件拉弦樂器便脫胎而出,得到廣泛普及,并且最終取代彈撥樂器的地位,成為蒙古民族最具草原特色的民間樂器。”這篇作文雖然細致清楚,但是趣味性不強。
如果這樣寫,是不是會很有趣?
“馬頭琴原來并不是草原上最出名的樂器,它還有個前輩叫火必思。牧民們踏歌起舞時,火必思是他們最好的伙伴,然而有一天,草原上的歌唱天才蘇和救下了一匹小白馬,他們的故事改變了歷史。
牧童蘇和是由奶奶撫養(yǎng)大的,他有著非凡的歌唱天賦,鄰近的牧民都很愿意聽他歌唱。一天,蘇和從草原上抱回一匹小馬駒,日子一天一天過去,小白馬在蘇和的精心照顧下長大了。它渾身雪白,為保護羊群敢與大灰狼搏斗。一年春天,草原上的王爺要舉行賽馬大會,蘇和牽著心愛的小白馬參賽了,小白馬不負眾望得了第一名,然而王爺奪去了小白馬。小白馬一心念著蘇和,逃過重重包圍,身負重傷回到蘇和身邊,但因傷勢過重,第二天便死去了。白馬死后托夢給蘇和:‘主人,你若想讓我永遠不離開你,還能為你解除寂寞的話,那你就用我身上的筋骨做一把琴吧!’蘇和醒來以后,就按照小白馬的話,用它的骨頭、筋和尾做成了一把琴。
蘇和本就唱歌動聽,有了馬頭琴歌聲更動聽了。從此,馬頭琴便成了草原上牧民的安慰,他們一聽到這美妙的琴聲,便會忘掉一天的疲勞,久久不愿離去。
小白馬沒了身骨,化身為琴箱,高昂的馬頭朝著天,纖長的脖子立在琴箱上。駿馬還是駿馬,不改傲骨和柔情。”
看,這樣一改,講故事的過程中將馬頭琴的起源、外形、材料就說了出來。若再加上作者的感想,作文就更精彩了。
這里是評論的內(nèi)容這里是評論的內(nèi)容這里是評論的內(nèi)容